

扶輪概述
全球第一個扶輪社是由保羅·咍里斯結合一群來自不同行業的朋友,於1905年2月23日創立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首次聚會中,有保羅·咍里斯和三位朋友出席。最初此扶輪社的定期聚會是每週輪流在各社員的工作場所舉辦,因此以「輪流」(英文:Rotary)作為社名。
1910年正式成立扶輪社全國協會(英文: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otary Clubs),之後扶輪社逐漸推廣到美國及加拿大各地;1921年全球六大洲都成立了扶輪社,於是隔年的1922年便通過改以國際扶輪(英文:Rotary International)作為正式名稱。1925年,在全球共成立超過200個社以及超過20,000名社員。當時包括作家托馬斯·曼、人道主義者艾伯特·史懷哲和作曲家讓·西貝流士都是扶輪社的社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扶輪社的活動在歐洲部分國家一度被禁止,戰後由共產政權掌權的東歐也持續禁止到1989年。直到1990年在俄羅斯才成立了第一個扶輪社。
目前,國際扶輪在全球有超過120萬社員及33,000個扶輪社,成為全世界社團之一。國際扶輪(Rotary International),是由分布在168個國家和地區中共約33,000個扶輪社組成的國際組織,主要提供各種社會服務。各地扶輪社的成立皆須向國際扶輪申請且獲得同意,並遵循共同的準則運作;原則上各扶輪社都是獨立運作的社團,但會間接接受國際扶輪的指導。
國際扶輪的特色之一,是每一個扶輪社的成員需來自各種不同的職業,並鼓勵社員在各自的職業中提高職業道德,進而提供各項社會服務;另一個特色是各扶輪社固定每周利用一次的早餐、午餐或是晚餐時間舉行例行聚會,聚餐時間既是社交活動又是一起討論服務目標的機會,聚會中通常都會邀請各種來賓做關於各種課題的演講。扶輪社的成員稱為「扶輪社友」(英文:Rotarians),主要的標語是「超我服務」(Service above Self)及「服務最多,獲利最豐」(They Profit Most Who Serve Best)
( 資料來源 : 維基百科 )
國際扶輪社長 (2023 – 24年度)
葛登‧麥金納利Gordon R. McInally
蘇格蘭 羅西恩
昆斯菲利南區(South Queensferry)扶輪社
麥金納利讚揚扶輪於新冠疫情期間在科技方面快速調適的能力,他說在扶輪尋求成長並增加參與之際,這個方法應該延續下去,並與我們過去的最佳措施合併運用。
他說:「我們瞭解各個社區之內有人願意照顧彼此,而且我們必須鼓勵最近心懷義工服務觀念的人來加入我們,讓他們可以持續服務。」
麥金納利表示,資深領導人直接與社員在網路溝通的能力將會是扶輪必須做出改變所留下的正面影響之一。可是他補充說:「面對面的實體會議依然很重要,因為可以增進更多互動。」
麥金納利表示,增加社員的最佳方法就是參與。他說,為了提供扶輪社更好的支持,國際扶輪、區域領導人,及地區團隊都必須與扶輪社一起參與。透過社群媒體的參與將可強化扶輪品牌,展現隨之而來的機會。他也表示,與政府、企業,及其他組織的參與互動將可導向良好的夥伴關係。
麥金納利說,提升參與,「我們將可讓扶輪成長,在增加社員人數方面及提供有意義服務的能力方面都是如此。」
他補充說:「社員是我們組織的命脈。我將會鼓勵運用現有的彈性來建立新模式的扶輪社,吸引不同的族群。」
麥金納利畢業於鄧迪大學(University of Dundee)牙齒外科學系,在蘇格蘭愛丁堡自己開設牙科診所。他是英國兒童牙科學會會長,曾擔任多個學術職位。他也曾任長老教會長老、昆斯菲利教區公理會會長,也是該教會總會的主委。
麥金納利自1984年成為扶輪社員迄今,曾任英愛國際扶輪社長及副社長。他也曾擔任國際扶輪理事及數個委員會的委員或主委。他目前是2022年休士頓年會委員會的顧問及營運審查委員會的副主委。
麥金納利及夫人希瑟Heather都是扶輪基金會的巨額捐獻人及永久基金捐獻人。他們也都是遺贈會會員。社長倡議
Create hope in the world
Prioritizing Mental Health
社長文告
即使當我們面臨新的重大挑戰,扶輪還是妥善照顧社員及服務對象,努力締造恆久的和平,並將歸屬感及包容融入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這就是我要求扶輪的每個人「為世界創造希望」的原因。
今年,我們把支持心理健康的計畫列為優先。這項行動與我有切身的關係。我知道看著某人默默受苦的感覺。我也見證過人與人連結的力量,討論情緒與心理健康的價值,以及預防性照顧及治療的救命成效。
研究顯示,仁慈的行為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來保護自我健康的有效方法。建立內在和平,我們就更有能力把和平帶給世界。
建立和平是扶輪的精髓。我們有許多服務計畫增進了「正向和平」的生成條件。我們孜孜不倦去克服障礙,建立新的連結。今年,我們將促進社員之間的線上國際交流,以強化這些重要的關係。
和平不是夢想,和平不是被動的。它是憑藉努力付出、贏得信任、進行可能十分困難的開放對話所達到的成果。和平必須持恆、勇敢地推動。我們在各個焦點領域所做的一切都有潛力可以提升促進和平的希望。
連結及使命感應該可以激勵每位扶輪成員。當扶輪社領袖重視提供優質的扶輪社體驗,我們便能留住更多社員,吸引更多潛在社員。我們必須竭盡所能讓我們的扶輪社接納包容,吸引
他人。
我們的目標是建立歸屬感,從我們的扶輪社例會到我們的服務活動皆然。我們必須持續建立包容、接納的環境,讓每個人在其中都可以成為他真正的自我。所有採取行動的人都必須能夠在扶輪當中想像一個容身之處 ―― 確保他們能夠做到這點,就端看你和我。
未來這一年,我會把重點放在延續我們的多元、平等及包容路線 ―― 確保扶輪能真實反映我們服務的社區,並持續採取重要的行動,充分運用人類的各種才能及經驗,以提升對全人類的服務。我們將持續賦予女性及女孩力量,協助她們發揮內在的潛能。
當我們一起展開這趟旅程之際,我從蘇格蘭的國民詩人羅伯特‧柏恩斯(Robert Burns)獲得啟發。他在18世紀時談到全世界成為一家人,推廣「理性及價值,遍及全球」。長久以來,這句話一直是驅動我的力量,現在與各位分享。
讓我們建立內心的和平,將它自由散播。讓我們建立歸屬感,重新想像扶輪的未來。讓我們一起歡喜合作,為世界創造希望。葛登‧麥金納利 R. GORDON R. MCINALLY
國際扶輪社長
新北市大左岸扶輪社 © 2021